过去被视为“硬通货”的高端资产,如今正集体褪去光环。从王思聪上海豪宅狂降4000万仍难成交,到茅台等曾经的“保值标杆”价格跳水,背后折射的是经济周期更迭下,消费与投资逻辑的深刻转变。
一线豪宅遇冷:降价成常态,成交变难题
曾经不愁卖的一线核心地段豪宅,如今成了业主手中的“烫手山芋”。王思聪位于上海凯德茂名公馆的400平顶级豪宅,去年挂牌时身价过亿,如今降到6500万,一年跌没4000万,还在成交前夕被买家“放鸽子”。
这套房子本身没毛病,坐拥上海两大顶级商圈的绝版地段,又是小区稀缺大户型,放在3年前根本不用愁销路,要知道2012年同户型还卖出过1.4亿天价。
不光是这套豪宅,北上广深的顶级豪宅市场都在降温。上海绿城黄浦湾一套233平户型,2023年初能卖5900万,现在挂牌价只剩3000万,不到两年跌了2900万;北京泛海世家西府470平房源,两年内从7700万跌到5380万,平均每天跌3.2万;深圳太子湾湾玺一套308平房子,从6200万一路降到1900万才成交,若业主买的是二手房,账面损失近4000万。一线顶级地段豪宅,较两年前普遍跌去至少30%,降价成了普遍现象,成交却依旧困难。
高端资产“失宠”:从“保值神话”到集体缩水
这光景和三年前截然不同。三年前,三四线及一二线非核心地段房价已开始全面下跌,可全国单价10万/平以上的豪宅销量却同比猛增40%,当时专家都认为,核心地段稀缺房产是“硬通货”,能永续保值增值。谁料短短3年,豪宅别说增值,连保值都做不到。
而且“失宠”的不只是豪宅,很多曾被富豪追捧的“硬通货”资产,如今也纷纷缩水。5年前,茅台还是银行眼里的优质抵押物,贵州某百货公司用16万瓶茅台从银行贷出2.3亿元,轰动全国。
可到了今年,普通飞天茅台的典当价格较2020年暴跌40%,当初那批支撑2.3亿贷款的茅台,现在只值1.2亿元。曾经被奉为“香饽饽”的高端资产,一个个从“保值神话”跌落,陷入集体缩水的困境。
泡沫褪去见真章:经济周期更迭下的价值回归
豪宅、茅台等高端资产之所以突然“不行了”,核心原因在于它们过去的超高溢价,本质是大基建时代吹起来的泡沫。一旦脱离那个特定的经济周期,之前的价值神话就撑不住了。
对豪宅来说,剥离了保值增值的金融属性,它就只是个供人居住的地方,成本清晰可见,自然撑不起之前的高价;茅台褪去“社交硬通货”的光环,回归白酒本身,也很难再维持3000元一瓶的高价。
过去那些被默认的高溢价现象,正在被消费者用“性价比”投票否定。面对这样的价值回归,无论是房企还是各类品牌,都得重新思考如何调整策略,才能顺利穿越新的经济周期。
财牛股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